关于

更新情况:随缘更新。

第二版博客——2023.05~2024.02

[原]博客主题

人不能忽略自己。

现代社会矛盾众多,最为凸显的是「资源不均」,体现在:权力、财富、少数群体。有大量的艺术作品在尽全力改变这一现状,当代作品中最具力量的是 I Got Smoke。但是,本博客并不会致力于解决此类问题——任何有关于分配的问题都要求暴力,而个体的文字不具备任何暴力性。再者,人类拒绝一切非暴力、非奴役的统治。大同世界/乌托邦是不切实际的悖论,仅有矛盾激化下的再分配是可能的。

尽管许多前人早已预言工业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,但是很少人认识到:我身处预言。被侮辱和损害的人,似乎永远活在文学作品中,似乎永远只是一个无人在乎的概念。人本身越发罕有,人的个性、情感越发趋同——所有人都被忽略,无论是其个性发展,还是思想状况。现在,一个人能被不足半页纸的表格评判,一个人的死亡能被一个轻飘飘的“抑郁症”概括。

本博客关注「无人在乎的我」,强调「个体」、「主观性」,分清楚什么属于我、什么强加于我。更广泛地说,本博客在于延缓「人的异化」。

[原]关于我

天才犹如暴风雨:他们顶风而行;令人生畏;使空气清洁。

尽管确知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共性,我却这样折磨自己:“是的,每个人身上都有*或多或少* 相似的缺陷,但是我的缺陷/个性是独一无二的。”我深知独特与否并不能够证明一个人的存在,但在内心深处,我依旧拒绝接受根植于灵魂深处的「常人」。

天才——如克尔凯郭尔、维特根斯坦——最令我着迷,他们是毫无争议的唯一的存在:这正是我希望成为的。我毫不讳言:我试图成为天才;尽管天才不是生造出来的,尽管我并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,尽管这种宣言使得整个博客沾染上令人作呕的傲慢,我依旧固执己见。

毋庸置疑,此类宣言出自于青年时代;我甚至怀疑自己仍旧处于青少年时期——自我主义占据全部心神的时候。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我的心智启蒙是在 18 岁的时候,相比于同龄人要晚很多。此前我从未考虑过任何有关于「死亡」「生活」之类的话题,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切实存在,从不考虑自己今后应当做什么,而是随波逐流。

18 岁时,让-雅克·卢梭为我开启了心智之门。从前我一直在门口徘徊,当不得不踏入未知与「不确定性」时,我退缩了。陷入焦虑与悲观之中,沉湎于追寻永恒的问题,我无法负担起任何的责任与「关系」,无法鼓起勇气面对迫在眉睫的困难。

我寻求帮助,许多人伸出援手;我只能理解马丁·海德格尔的话语:

本真的向死存在可以概括如下:作为个别的「此在」,先行到死,看清楚了丧失「常人」之中的「日常存在」,不再沉陷于「操劳」和「操持」,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生存筹划种种生存的可能性,面对由「畏」敞开的威胁而确知它自己,因负重而激起热情,解说了「常人」的幻想而更加实际,在「向死存在」中获得自由。

所以,我想要成为一个立足于自身的人;如果可能的话,成为一个立足于自身的天才。

# 关于我

我生于 2002 年立冬与小雪之间,成长于华中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,后在深圳读书。

尽管生在农村,我自幼不识五谷,也不知道世界的样子,天真地认为我所经历的就是整个世界。读书时,我认为生活像是打怪升级+换地图。我从村里的小学,到镇上的初中,到三线城市的高中,再到一线城市的大学。印象中的世界图景越来越广阔,但自己的未来却越来越狭隘,就像从世界窄门

基于自身的经历,我常常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困境:不确定的自我身份——我到现在都忘不了初读《地下室手记》时那种酷似的痛苦。最初,我对译后记的「身份焦虑」不以为然,认为其为学者无谓的论题。后来,我逐渐意识到自己无法融入到任何一个特定群体之中,开始以「标签化」为矛大肆诋毁所谓的“标签”。这出自 我对突然涌入的大量现实冲击之后的应激反应。

我曾经以为自己热爱思辨、阅读,后来发现那只是度过人生危机的权宜之计。

我常常为自己的迷茫、无知感到羞愧。

# 博客主题(第三版)

本博客的目的在于记录未来的回忆

# 记录 · 变革中的痛苦

我初入高中之时,读到一篇富有激情的文章,谈论「自媒体」并宣告「自媒体时代」的到来。我幻想,一个无政府状态的空间,无数无声响的个人能有一个记录的空间、发声的渠道。在这里,每个人都是同等重要的。然而,在自媒体时代到来的 20 年后,网络空间完全丧失了「个体性」。无数类似的事情发生,让我想要借用传统意识形态的语言描述。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我还是停了下来。

我只能看到未来的不确定性,由一段段朝不保夕的生活组成。在可预见的经济危机中,1998 年到 2007 年出生的人将会成为下一代年轻人眼中「多余的人」,尤其是那些在经济危机中就业的人。就像这一代年轻人不满且反对 70 年代的人占据高位那样,他们这样说——“他们只是生得早,又没文化,又没管理经验”。许多人的想法僵化在个体得失之上,这无可厚非,但并不理智。然而,我们并不能够理解上一代人的想法,没有人像青年人那样敞开心扉。在掩藏与找寻之间,两代人的矛盾变得越发激烈。

上一代人从 闭关锁国 到 改革开放 再到 全球化,我们这一代将从 全球化 到 逆全球化 再到 衰退/战争/改革/革命。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,世界的概念不断缩小,而人的心灵边界却不断扩大——青年人的痛苦在于此,许多人将此称为“社会的阵痛”。

本博客并不奢求成为年轻人的典型形象,然而主观性的记录总归能作为参考。此为本博客记录的目的,即,窥一斑而知全豹。本博客将记录:1)我的个体生活;2)社会巨变下的微小案例;3)其他事宜(如,科技等)。

# 未来的记忆 · 来时的路

我希望在此向各位推荐《我本无意成仙》,就像在第一版博客中推荐《这个明星来自地球》——因为我几年前极度渴望爱情,渴望他人的理解。本段推荐的修仙小说并无爱情元素,反而是淡泊、乡愁、理想主义的结合体。它是一部游记,年轻人想象中的游记。

本博客也将作为游记,记录我走过的路。

# 关于博客

所有思想都提倡交流、讲述,并想要被倾听。

本博客大致分为:

  • 系列文章
    • 以「人物」与作品作为中心线,向读者说明「人物」,着力突出其对「个体」与「心灵」的巨大影响
    • 个人创作连载,还在摸索中
  • 评论性文章:对书籍、音乐、电影所做的评论,向读者推荐优秀的作品
  • 哲学散论:对一些抽象概念的解读,一些隐晦的批判
  • 个人日志:记录性的文章
  • 其他:不方便分类的文章

另:本博客为中英文双语博客(以中文为主),不对两者进行区分。目前作者的英文写作水平并不足以支撑一篇行文流畅的文章,所以相当一部分的英文文章为练笔之作。

# Thanks

Huang blog is a blog built upon numerous resources from Internet. Thanks to those who provided them and the sites hosting them.